工地上的许多设备在非工作时间仍继续消耗能源,如塔吊、升降机、焊机等;大面积水能耗总量大,如建筑主体浇溉、降尘、土渣车冲洗。 施工现场不具备等电位联结,且存在大量供电不规范;室外露天作业,设备、线路容易受损导致电气绝缘水平下降,人体潮湿导致人体阻抗下降;施工人员专业与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临时用电乱拉乱接现象严重。 工地现场依靠人工抄表,人工检查设备,耗时耗力;管理部门对工地临时用能监测意识单薄,对线路存在的安全问题、设备故障、各施工区域的用能情况等均无法及时发现与应对。 针对工地用能特点,脉联智慧工地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是将能源设备、仪表等硬件产品,利用控制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实现智能硬件实时采集和数字综合能源管理云平台辅助管理,打造施工现场的能耗、安全、人员、绿色施工等工地业务数字化管理。 供配电用能管理 供配电智能管理系统是将配电房从10kV高压、400V低压进出线、变压器、环境、视频、智能门禁等所有设备实现数据全面实时采集,AI判别。根据数据量大小,选择以太网或4G无线方式与云平台连接。运用“云管边端”物联网技术体系,实现全景可视化、全景感知。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电力管理系统,实现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降本增效。 塔吊系统用能管理 塔吊系统为建筑工地的重、危组成部分,针对塔吊用能管理不仅要达到能源得到合理管理,更重要的是将实时运行数据和报警信息实时发送平台,有效避免塔机安全隐患,为施工单位、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监管服务。 工地出入口用能管理 工地出入口用能管理主要体现于对通道闸、LED、闸机及洗车设备等用电管理与洗车的用水管理。通过智慧工地能源管理平台对该管理区用能设备进行全面感知和控制,实现节能减排、安全耐用、故障识别、派单维护、精准运维。 生活、办公、施工区用能管理 对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的水电等能源进行监测和控制,集中于空调、照明及用水管理,在监测过程中动态管理,在异常情况下进行有的放矢地干预,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作用。 临时供水用能管理 供水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供水管网参数监测,包括累计用水量、流量,集水池水位、水箱(生活水箱、消防水箱)液位,水泵压力、运行状态(包括运行的电压、电流、功率),通过物联网关统一接入智能平台,实现设备互联、智能化管理。 工地环境监测 通过安装环境传感器/智能设备+数据采集主机,数据采集主机实时自动采集指定区域的关键参数,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有害气体(如:NH3、HCL)、尘埃粒子(PM2.5、PM10)压差、风速,门禁、视频等。数据采集同时保障数据的记录和传输稳定运行,同时环境监控平台通过对数据特定处理,各项环境参数的实时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即刻以声光、语音、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报警,且所有历史数据和记录均可查询、可追溯。 全场景覆盖,能耗安全双管齐下 融合临时供电、塔吊、出入口、生活办公区、供水等全场景监测,告别管理盲区;实时预警过载、漏电、设备异常等安全隐患,从被动抢修转向主动预防。 智能降本,数据驱动节能增效 精准分析大功率设备(如塔吊)非必要时段能耗,优化排班策略,年省电费可达15%-20%;通过智能调控照明、空调设备等,避免待机空耗与粗放用水。 运维减负,告别人海战术 替代人工抄表与巡检,自动生成能耗报表,人力成本可降低60%;设备故障秒级推送,结合GIS地图定位,维修响应效率提升3倍。 能源KPI管理,合理用能 制定用能绩效指标;对月度、季度、年度指标偏差率、实行相关报警信息提醒;形成指标曲线与实际曲线对比图,月度对标分析、年度对标分析、同期对比(下降数据、下降率、超出数据、超出率)、成本分析、次月指标预估、预估差率1%。